前段时间曾经认为评书对儿童的智力有作用,那是说在他还没有思维的情况下。如果他能够听明白的话,建议还是要注意选择地听了,评书是一种与社会现实结合非常紧密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,无论其中的故事情节发生在什么时候,为了获得听众的共鸣,评书人总会将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。社会的痕迹重了,它的文艺性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。
反过来,再看一些童话,特别是一些老一点流传甚广的童话故事,可能并不随社会背景而发生变化,但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,里面的故事如果深究起来,都不算是什么美德。例如,通常会说某某遇难,很多人都不去帮助他,这时有个小姑娘帮助他,然后小姑娘就获得了梦想中的东西。相反,其他人却得不到好下场。童话毕竟是童话,我们不必苛求它表现真实,可是有些童话里,却会有一种诅咒的心理,你不帮助人,就要下地狱一样。这种心理很不正常,也会给孩子很大的期望,遇到困难,总会有人帮助我,如果遇难了,没有人帮助,小孩子就有可能产生仇恨的心理。
还有一些故事,像阿拉丁、小金鱼之类的,梦想般的暴富,简直是在培养他们不劳而获,都是懒人做梦的故事。
如果用这些教育孩子,还不如用四书五经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